
經歷了行業的大浪淘沙,當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進入下半場,有人改變策略,有人黯然退場,有人奮力自救。
(相關資料圖)
繼深陷降薪裁員風波的威馬汽車宣布努力復工復產之后,據36氪旗下《未來汽車日報》報道,被曝“欠薪停產”的天際汽車將完成新一輪超7.5億元融資,以推進復工復產。報導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上述資金最晚將于3月24日到賬,融資方暫不方便透露。
面對產品銷量不佳、定位不清、投入成本高企等困境,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中的天際汽車能否實現破局?
多次轉身,定位仍不明晰
天際汽車創立于2015年,前身為樂視汽車旗下的電咖汽車,早期以開發微型電動車起家。2017年,電咖汽車推出旗下首款車型EV10,雖然該車型補貼后售價在7萬元以下,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但隨著新能源補貼地逐步退坡以及微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加劇,電咖汽車開始向中高端市場發力轉型。
2018 年,電咖汽車發布高端品牌天際汽車,隨后于2019年3月將公司名稱由“浙江電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變更為“天際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天際汽車的轉型之路并不順利。
作為其更名后的首款車型,定位于中大型豪華智能電動SUV的天際ME7于2018年11月亮相,卻直至2020年才正式上市。在此期間,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歷經巨變,電池能量密度突飛猛進,續航里程顯著增長,特斯拉順利實現國產......姍姍來遲的ME7車型也不得不直面行業技術水平的大幅升級,曾經作為賣點的高科技配置及500公里續航也已不再具備明顯優勢;同時,相較于同個價格區間的比亞迪唐、特斯拉Model 3、理想P7,ME7車型21.88萬-28.98萬元的首發指導價也不具備競爭力。
而在ME7尚未打開局面的情況下,想給自己貼上高端化標簽的天際汽車卻在2021年上市了緊湊型SUV車型ME5,首發指導價錨定在14.99萬-15.99萬元。
不同于純電車型ME7,ME5為增程混動車型。翻看天際汽車在各個平臺發布的宣傳海報,ME5主打“續航0焦慮”,這個幾乎每個新勢力品牌都會強調的內容進一步模糊了天際汽車的特色,讓品牌陷入了無突出特點的困境。
投資出海建廠,能否逆轉困局
從銷售表現上看,天際ME5雖然憑借較低的定價換取了一定銷量,但還遠不足以幫助天際汽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立足。
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2022年天際汽車分別實現銷量1778輛、5321輛,不及頭部造車新勢力單月銷量;2023年前2個月,天際汽車僅銷售186輛,均為ME5車型。
與明顯乏力的銷量相對的,是天際汽車在產能端的頻頻發力。
據悉,其分別在浙江紹興和湖南長沙建設了兩大工廠,設計年產能分別為18萬輛和6萬輛,并且還規劃了南寧、青島等多個生產基地。
過剩的產能與遠不足以彌補資金缺口的銷量讓天際汽車加快了向外融資的腳步。天眼查信息顯示,完成此輪融資之前,天際汽車累計獲得8輪投資。2020年10月,天際汽車完成超過50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資方為地方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和大型國有銀行,資金將用于后續新車型研發、智能制造、銷售渠道和服務體系建設、品牌營銷推廣等。
獲得資金后,天際汽車也確實在渠道建設方面短暫發力,高峰時將門店擴充至200余家,但隨后不少門店都因銷售成績不佳、資金不足而被撤店。藍鯨汽車查詢天際汽車APP后獲悉,目前其在北京沒有銷售門店,售后門店也僅有4家;在上海有9家銷售門店,售后門店僅有6家。
在車企加速出海的浪潮之下,2022年12月,天際汽車又將目光瞄準海外,與沙特本土企業Sumou Holding合資簽約,計劃共同在沙特阿拉伯進行兩期約5億美元的投資,以設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制造和研發基地,年產約10萬輛新能源車。
永遠比市場節奏慢半拍的天際汽車,這次能踩準節奏嗎?
關鍵詞: